- 转发《中共浙江省委教育.. [3-14]
- 关于“我身边的廉洁故事.. [3-13]
- 关于开展“我身边的廉洁.. [11-22]
- 关于开展院内巡查暨二级.. [11-18]
- 关于开展2022年科技.. [11-16]
- 关于做好教师节中秋节国.. [9-6]
- 关于组织参加第二届"钱.. [7-25]
- 关于组织参加“玉琮杯”.. [6-14]
- 学院正风肃纪第二十八次.. [6-14]
- 关于开展2022届毕业.. [6-1]
【漫说党纪】非遗清风 与你"蟹"逅
发布者: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21/7/10 15:59:31 点击:230
沧海本无色,妙手生斑斓。蟹壳画是洞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,选取梭子蟹、蝤蛑、扇贝等不同甲壳材料,将传统文化、少数民族元素和洞头民间艺术与现代技艺进行巧妙结合,构思奇妙、线条细腻、画风淳朴,使得蟹壳画更具洞头本土特色,也更具有收藏意义和时代价值。
非遗传承人陈琴瑶
近年来,温州市洞头区纪委区监委应地制宜、就地取材,在蟹壳画创作中植入清廉元素,采取卡通手绘、夸张变形、图文并茂等形式,创作了清官“廉谱”、清廉“小事”、清风“植律”等系列的廉政文化产品,形成了富有海岛辨识度的清廉符号,拓展了海岛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径。
清官“廉谱”
包拯,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。在京剧里,他的脸谱属黑色,象征着他有刚强的意志,不畏强暴,不媚权贵,不徇私情,被誉为“铁面无私”。
在京剧、庐剧、川剧、豫剧、越剧、黄梅戏等不同戏剧中,其脸谱形象虽有差异,但额上白色的弯月,却是共同的特征,除表明他的品格像月亮般清新皎洁外,还说明他是“阴阳二官”,传说中有“日断阳,夜断阴”的非凡本领。
清廉“小事”
历朝历代,清官廉吏之所以能名垂青史,流芳百世,在于廉洁清正永远是民之所盼。以古鉴今,在蟹壳的方寸之间撷取若干廉政小故事,将受人景仰的清廉“小事”以卡通漫画形式呈现,以期起到警示启发作用。
“一钱太守”:东汉刘宠曾任会稽太守,为民请命,清廉俭朴,离任时,当地百姓凑了一批金银相赠。他坚拒不收,却又不忍令父老乡亲过于失望,只好拿一文钱作为纪念,故被时人誉为“一钱太守”。
“二不尚书”:明代兵部侍郎、工部尚书范景文,位高权重,为杜绝纷至沓来的亲朋好友求他办事,特地在府门上写下6个大字:“不受嘱,不受馈”,故被百姓美称为“二不尚书”。
“三汤巡抚”:清朝进士汤斌,为官清正,政绩卓著,生活清贫,一日三餐常以豆腐汤佐食,因而百姓送他“三汤巡抚”的雅号。意谓汤斌做人如黄连汤自苦,为官如豆腐汤清白,入世如人参汤大补。
“四知先生”:东汉杨震在升迁赴任途中,受其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,夜里怀揣十斤银子相赠,杨震说:“此事夜里无人知晓。”杨震说:“天知,地知,我知,你知,怎么说无人知晓呢!”王密遂拿回银子羞愧告辞。
清风“植律”
道德品行是一个人内在素养、人格魅力、道德水准、立身做人的外在表现,借助“梅之坚强、兰之淡然、竹之刚劲、菊之从容、松之无畏、莲之高洁”,寓意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,应以清廉“六君子”作为修身养性之根本,自警自醒,做一名端行修礼的清廉公仆。
来源: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